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浏览器作为电子设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说其至少占据着使用时长的三分之一也不为过。而如何精致地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浏览器以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便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Edge
edge作为windows如今的默认浏览器,以chrome为内核,如今自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不错的浏览器选择。而在移动端,虽然无法安装插件始终是一大弊病,但其与桌面端的同步功能也已足够使其作为移动端浏览器的主力。
- 方便的扩展(插件)管理
通过在扩展商店或是外部文件导入,edge能安装相当大数量的实用插件,包括大名鼎鼎的油猴脚本。而这些插件又可以通过扩展管理器进行方便的管理。
- 强大的翻译功能
与谷歌浏览器相同,edge也自带有整张网页的翻译功能。虽然翻译效果往往还不尽如人意,但搭配沙拉查词插件以及一些翻译网站已足够应付英文网页的阅读。
- 同步
登录相同的Micrasoft账号后,桌面端和移动端的edge可以自动进行浏览记录、收藏夹、保存的账号密码等信息的同步,这无疑是非常方便的功能。同时edge的drop功能也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文件的跨设备传输,虽然速度堪忧,但在其他手段都不合适时也是一个备用的选择。
而在移动端,当同步功能不再那样重要时,edge已显得有些笨重,下面将是两个安装包大小在个位数级别的轻量浏览器。
X浏览器/via
在移动端,浏览器的使用其实已不再那样频繁,许多应用都已经自带了浏览器功能(不过也可以通过某些模块使得应用内部的链接通过第三方浏览器打开,这也是后话了)。移动端的广告如今已是铺天盖地,我们自然不希望本就狭小的浏览器屏幕上又躺满了各式各样无用的功能和广告,此时一个功能强大又轻盈友好的“精练型”浏览器便显得十分必要。
X浏览器和via之所以放在一起讲,就是因为两者十分相似。它们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广告拦截功能,并且能够安装第三方脚本,外观能够进行自由定制,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界面。在作为浏览器这一方面,已然称职。
补充
说起来,这样子写是不是有些太官腔了?果然之前看的类似的文章或是自己写的八股文还是太多了。毕竟还是得写出自己的特色才行,不然到网上去看看别的文章不就好了。嘛……至于自己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现在犹未可知呢。
插件推荐
- AdGuard广告拦截器
这好像是edge自带的插件(移动端edge就内置这个插件),里面不仅可以自动过滤掉很多广告(而且基本无感),还可以自定义拦截规则。比如说网页版的贴吧,或者是有时不得不看的csdn,里面常常会出现一些毫无作用又在一旁不断干扰的部分,这时就可以用这个插件进行“修剪”,最终展现出来的网页也便自然而然地温顺了。
- 沙拉查词
除非亲身感受一下,否则它给阅读英文网页带来的便利是难以描述的。在网页中划一个单词就能给出若干种词典的解释,配合edge自带的网页翻译简直就是无坚不摧。毕竟大量进行机翻总会有若干不通顺的地方,此时在这些地方进行划词翻译即可。另外,沙拉查词也可以作为超出edge浏览器之外的独立应用来使用,通过设置快捷键来达到快捷查词的效果,那些翻译软件和词典网页相比之下都已是多余了。
- 篡改猴
即是TamperMonkey,油猴。在上面安装的脚本可以实现各种匪夷所思的功能,就比如TimerHooker,可以加快网页视频的倍速(16倍速刷完打卡视频不是梦),以及相当多的整合了解锁各式网站VIP限制功能或是屏蔽各类广告的脚本。
- 其他
这里进行略谈
- Dark Reader:可以为网页开启【真·夜间模式】,是喜欢恨不得把所有应用背景都调成暗色的用户的福音(没错就是我)
- Imagus:当鼠标悬停到图片上时,可以在一旁显示图片的放大图
- Extension Manager扩展管理器:对已有的扩展进行方便的管理